“他不困呀” “使劲哭就是不睡” “白天睡得太多,晚上就不睡了呀”,这是我身边很多妈妈经常抱怨的问题。宝宝不睡,妈妈也休息不了,整个家庭气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婴幼儿来说,大脑及身体的发育多半是在睡眠中进行的,甚至重要于喝奶。好睡眠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岁半以内宝宝所需要的睡眠时间
先普及一下一岁半以内宝宝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数据来源于 理查德·法伯《法伯睡眠宝典》),这只是个平均参考数据,不必要求宝宝完全达到标准。
误区一:不睡是因为不困,困了自然就睡了
小宝宝是没有自主入睡的能力的,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入睡需要大人的帮助。宝宝困的时候会很难受,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这种难受的感觉是因为自己困了,更不清楚,睡着了就好了。宝宝困了,大人就要哄他睡觉了,如果错过了时机或者让宝宝一直保持清醒,宝宝会很难受很烦躁,就会很难入睡。这就需要妈妈们抓住宝宝困了的信号,比如:打哈欠,揉眼睛,目光呆滞,哭闹,烦躁等等。都是宝宝在告诉妈妈“妈妈,我困了”,“妈妈,我不想玩了,想睡觉了”。
哄睡的宗旨是一定要让宝宝安静下来,在吵闹或者情绪激动的状态下,是无法正常入睡的。如果宝宝哭闹累到崩溃睡着,也是睡不踏实的,这样的睡眠状态对于宝宝来说是很不健康的。
误区二:白天睡的多,晚上就睡的少了
正好相反,白天睡得好,晚上才能睡得香,睡眠促进睡眠。白天充足而规律的睡眠保证了一整天的规律作息,这种规律会延续到晚上,促进夜间睡眠。
误区三:越晚睡越好
“睡得太早,不容易睡着”类似的话我听过无数遍。真理是:越小的宝宝睡晚上觉得时间应该越早,越小的宝宝需要的睡眠时间也越多。
误区四:开灯睡觉
大人们往往为了夜晚照顾宝宝方便,晚上开着灯让宝宝睡觉。这是极度错误的。科学研究表明:每当黑夜来临的时候,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褪黑素”的内原激素,褪黑素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人的睡眠质量的生长发育。如果夜晚开灯睡觉,就相当于人为制造光源,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另外,开灯睡觉会提高婴幼儿将来发展成近视眼的可能。如果宝宝怕黑,可以用光线很暗的小夜灯,当宝宝睡着之后,将灯关闭。
影响宝宝睡眠几点:
1、睡前喝奶过多:入睡后不容易消化,也会觉中小便,影响眠质量。
2、床铺不舒服:床铺过软或者过硬也会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不倡给婴儿用过于柔软的床铺。
3、被子过厚:大人往往觉得小宝宝怕冷,给宝宝穿盖过多,这是不正确的。(下次会专门再说)宝宝要比正常年轻人穿盖少一件。最简单的方法:比爸爸穿盖少一件。
4、睡前情绪过于激动或受到惊吓,这种情绪往往会带到睡眠中去,大一些的宝宝如果清醒时受到惊吓,很容易做恶梦影响睡眠。
5、母婴同床:很多妈妈为了方便,和宝宝一起睡大床。宝宝如果恋奶的话会经常习惯性的醒来喝奶,降低睡眠质量。推荐,家长和宝宝同屋不同床,让宝宝睡婴儿床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6、照看者离开 细心的妈妈们会发现,如果自己第二天要上班,宝宝往往睡不踏实。就像我们知道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总会不自觉的早早醒来一样。照看者如果离开一段时间再回来,有时候宝宝也会不适应睡的不踏实,因为宝宝们担心妈妈还会不会再走。(跟分离焦虑也有关系,这里不再细谈)
7、婴儿肠绞痛:主要发生在三个月以内的小宝宝身上。肠绞痛是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会胀气,排便困难等,没有有效的方法,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会慢慢消失。大人可以用飞机抱、揉肚子等方法来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