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家孩子去辅导班了,等会还要学钢琴....”等等,这是当下家长的口头禅,他们和孩子沟通的内容大多是辅导班或者是学艺术特长,家长把所有的经历和力气都往孩子身上使劲,这到底错还是对?杨澜今天和你一起来聊聊。
杨澜: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
让孩子看到家长的为人处世很重要
作为一名职业女性,我也曾困惑于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每次收拾行李准备出差时,就觉得做了一件特别对不起孩子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对一个孩子而言,更重要的是看到母亲和父亲如此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人生,他们如此地充实,见到这么大的世界,带回来这么有趣的故事,而且他们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
在职业生涯中,我也问过许多事业有成的妈妈们,她们的孩子同样是非常优秀的,这让我更加有自信,也有了我想要的答案。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跟他最亲近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当孩子的思辨能力开始产生时,他更需要一个有实力的伙伴,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仅仅满足于常常"赖"在他们身边,却不能给他们思想的养料,孩子们会感到不满意。
儿子现在已经16岁,可以说他现在已经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社会的好人好事和坏人坏事,他开始有批判的思想。这时候,他非常渴望一个同样有独立精神和批判思想的母亲跟他对话,此时如果只是一天到晚围着他问"你到底要吃红烧肉还是烧带鱼呢"肯定不行。
无论是常年在外忙碌的父亲,还是能够多花时间陪孩子的母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看到你是一个充分享受人生的人,尤其是作为一名母亲,首先应该过非常充实和快乐的生活,让孩子们知道:这样的人生是可以做到的。
避免夫妻吵架伤害到孩子
我和先生也会有争吵,有那么一次,我们的争吵把孩子吓到了。等我和先生情绪都稳定之后,才知道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造成了不可收拾的后果。我们来到孩子的房间,单腿跪在地上,用完全平视的角度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刚才做了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我们在你面前那样争吵,而且用了很不雅的语言,我们想跟你说,大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出一些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刚才我们做的事情就很愚蠢,我们俩真诚地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们。第一,爸爸妈妈彼此之间还是相爱的;第二,我们不想让你受到任何的惊吓和伤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面前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社会上存在着一些焦虑的妈妈,有的甚至会对孩子歇斯底里地咆哮。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示范",这样的母亲让自己非常负面的东西完全不加节制地宣泄出来,虽然可能会在当时把孩子暂时压制下去,但孩子将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对朋友、同事,还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可能都会陷入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当中。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遗传"。
面对网络和电视,选择相信孩子
当下的孩子,处于一个电子时代,上网、看电视,对他们来说是犹如空气一般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电子化也造成了诸如网瘾少年等问题,作为家长,如何把控孩子在电视和网络方面的使用?
鼓励孩子读书、旅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但孩子比较小的时候,都喜欢看"喜羊羊",拦着孩子们不是办法,于是我就坐在旁边陪着孩子们看,有一天,孩子说:"妈妈,你实在太幼稚了,我实在没办法再陪你看这个了。"--孩子在电视中找不到太多适合自己看的节目,不再喜欢坐在电视机前了。
我并不认同为了减少孩子和电子产品的接触,就让家里的电视、电脑等产品全部消失,人为地进行隔绝。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在班里的社交。这样做的结果是,当班里的孩子都在说他们热衷于看的某一个卡通片和一个游戏的时候,孩子只能无话可说。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