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宗罪:添加了许多防腐剂
自古以来的婴儿都需要辅食,但商业化的辅食直到1928年才出现。也就是说,在那之前的漫长人类历史中,婴儿们吃的都是“家庭自制”的辅食。随着婴儿一天天长大,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也日益增多。这些营养成分除了来自母乳、牛奶外,更多的要由辅食供给。辅食可以自制,也可以购买成品辅食,对于婴幼儿来说,选择成品辅食到底好不好呢,是我们今天畅聊的话题。
有许多人选择家庭自制,原因是担心商业生产的辅食有“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还有的家庭是觉得成品辅食不安全,生产过程不透明。对于孩子,还是吃什么自己做最靠谱。家庭自制可以清楚地知道原料的来源和加工过程,让人们在心理上更加放心,也有助于婴儿熟悉家中常吃的食物,方便今后过渡到常规食物。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对于孩子的辅食买的不如做的好?
许多妈妈都觉得,市面上销售的成品辅食之所以能够保存很久,是因为含有大量防腐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如果辅食靠防腐剂的添加多少来延长保质期的话,那么这种手段估计太拙劣了吧。事实上,婴儿专用的很多食品比如说婴儿配方奶粉,婴儿的米粉类的食物,还有一些新鲜的罐装食物都是没有添加剂的,起码我们应该相信他没有危害健康的添加剂。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食品工艺学概论》一书中介绍:“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如果某一食品经过彻底灭菌或过滤除菌,则食品长期保藏也不会发生腐败。反之,如果某一食品污染了微生物,一旦条件适宜,就会引起变质。故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食品发生变质的主要根源。”
那么这个“条件适宜”指的又是什么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营养、适宜的氧含量、合适的PH值、合适的环境温度等。防腐剂的主要作用是干扰微生物的正常新陈代谢,导致其无法生长繁殖,而商业化的辅食产品又是怎么做的呢?
其实,商业化的辅食都需要经过高温密封加热,完全没有使用防腐剂的必要,父母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在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高温,能灭杀绝大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二是密封,没有合适的含氧量,微生物们根本活不了。
因此,针对成品辅食添加了许多防腐剂,其实只要是商业化的辅食都要经过高温密封处理,完全没有添加防腐剂的必要。为了利益,也应该相信资本家是节约成本而不是额外添加成本来制作辅食。
另外一个从生活的经验来讲,这种工业化的婴儿专用食品在西方尤其是欧美这些国家已经用了接近一百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的产品的应用,不但没有给孩子带来健康方面的问题和危害,反而经过一些调查,发现发达国家的婴儿在添加辅食以后,他的生长发育始终能保持在正常的发展曲线上。
我们国家多半是沿袭传统的喂养方式进行喂养,每个家庭每个妈妈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口味给孩子去做饭,过去我们长期都是这么一个状态,但是从喂养结局来看,孩子的发育水平往往从添加辅食以后,就开始出现问题,发育的曲线就开始下滑,很多孩子会出现发育迟缓,出现营养方面的缺陷,所以从生活实际的体验来讲,我们还是应该逐渐地去接受这些婴儿的专用食品。
2第二宗罪:不新鲜、没营养
成品辅食就是快餐,节约了妈妈的制作时间,属于即食产品就等于没营养。成品辅食被妈妈们归类到罐头食品了,其营养价值和方便面、麦当劳、肯德基一样,没有丝毫的营养可言。成品辅食真的如妈妈们所说吗?其食材经过多项复杂的加工工序,里面的营养早就压榨干净了。
即食产品就等于没营养?
首先告诉大家这是一种误传,现如今的辅食产品,都是由专业人员研制和生产出来的,通常里面会比家里自制的辅食产品有更全面的儿童所需要的营养元素。
首先我们知道,食品在烹饪加工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就会出现营养素流失的状况。但这种状况并不仅限于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中,家庭自制时同样也会发生。比如网上就有流传说,炒菜一定要爆炒,以减少维生素的流失。咱们暂且不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但可以知道的是,新鲜食材中的某些营养素很难完好的保留,有时候在清洗的过程中,就已经流失了很多,但是妈妈们并不知道。
但是商业化的辅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至少会尽最大的能力保留营养。随着近年来食品加工工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加工贮藏方法被挖掘出来,能有效提高和改善食品品质,减少营养流失的状况。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研究更进一步地指出,与新鲜水果蔬菜相比,正确食用罐装食品能够帮助人体摄入更多有益物质。因为保存水果蔬菜的最大问题是它们通常会被氧化,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水果如果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其中的有益物质就会大量流失。
因此,在新鲜问题上,妈妈们不要以为原材料是新鲜的,做出了的辅食就是新鲜的,其实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有直接的关联。辅食的新鲜与否在于其营养的保留多少。我们日常的做法会让辅食中的营养流失,相比而言,成品辅食的科学储藏,让其更新鲜吧。
另一方面,商业化的生产可以由专业人员来设计开发和控制质量,尤其是婴儿容易缺乏的铁等营养元素,在商业化生产中可以很容易地添加补充,而家庭自制就不那么容易做到。换言之,拼原始营养,两者半斤八两;拼额外营养,成品辅食更胜一筹。
回想一下,妈妈们每次做的辅食都会根据营养配比来做吗?或者精细到会检测各种营养素的含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销售中的成品辅食就可以做得到。还是那句话,拼原始营养,两者半斤八两;拼额外营养,成品辅食更胜一筹。
3第三宗罪:不透明,不安全
有的妈妈之所以不选择成品辅食,其实更多的是处于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某奶粉中出现的三聚氰胺,让不少妈妈至今都心有余悸。奶粉不能自制,只能代购或海淘;而辅食可以自制,那当然是自己挑选食材,自己监控制作过程,这样心理上也能感觉安全不少。然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其实,说辅食不安全,这个说法不严谨,对于没有安全资质的厂家生产出来的儿童辅食是这样,但是对于大厂家生产出来的辅食,爸爸妈妈可以放心,因为他们的生产线都有严格的监管,保证从原料到生产的安全和卫生。
辅食不安,这句话没卵用
就配料安全而言,许多大品牌都有自己的质量监控系统,严格控制每批产品的质量,因为他们知道,好的名声和信誉比短暂的利益更加重要。妈妈们对宝宝的用品都非常谨慎小心,对于有污点的品牌很可能就终身拉黑,而且还会到处警戒身边人“千万不要用某某品牌”。
虽然的确有些黑心企业会抱着侥幸的心理铤而走险,但那毕竟属于少数,经不起市场的检验,很快就会被淘汰掉。而且现如今消息这么灵通,随便在朋友圈曝光一下,就会身败名裂。
相比之下,也许菜市场的小贩更加不值得信任,首先你不知道他们的原材料来自哪里,第二你也无法肯定他在卖给你之前是否添加了瘦肉精等其他物质。即使被你抓到了,他换个地方又能重新开档。比起大企业,从头再来所需要的成本要低得多。
而就卫生安全而言,商业化生产比家庭自制更容易保障生产设施的卫生,原料和生产条件的控制能力也更强。大品牌的婴儿辅食,安全性甚至可能比自制的还要更高一些。
其实我们想想,对待孩子的东西,虽然妈妈们都想亲力亲为,感觉才是最安全的。其实有时候相信一个品牌就是一个瞬间,只不过很多时候接受起来的过程,需要更久吧。
4第四宗罪:价格贵
方便面的故事都曾听说吧。桶装方便面为什么比袋装方便面要贵那么多?明明就是一样的面和配料。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前者卖得是方便,后者卖的是面。再给大家举个例子,一斤土豆在市场里卖2块钱,超市里卖40块钱,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土豆的身价涨了20倍。其实成品辅食和土豆是一样的情况,价格贵是没有办法回避的事实。
那么问题来了,成品辅食价格贵,难道不是物超所值。用高中学的价格和价值给大家解释一下。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因此,价格和价值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关系可概括为: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
4.8元120克的苹果泥,是不是小贵。
其实简单的理解就是,婴儿食品生产要求严格,除了生产成本,还有管理、推广成本,所以难免会贵一些。
婴儿食品的生产要求严格,除了要对原材料精挑细选,管理成本也是一大笔支出,再加上检验包装费用和广告推销费用,成品辅食的价格确实不低,比起家庭自制来说是挺伤钱的。不过,这些支出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除了宣传费用之外,它们中的很大部分都是为了让食品品质更有保障,另一部分则是给妈妈们卖个“方便”,帮妈妈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些时间和精力却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
如果你嫌市面上售卖的辅食产品价格太贵,建议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制辅食为主,成品辅食为辅,偶尔给宝宝尝尝不同的味道。毕竟,某些成品辅食用到的原材料在市面上还是挺难找到的。
婴幼儿的成品辅食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零食,商业化的辅食自然是因为有它的优势才能生存下来:
1、原料新鲜安全,无菌真空包装。
2、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保存原料的天然营养,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
3、强化营养配方,全面满足宝贝生长发育的需求。
4、方便、快捷、卫生,节省了父母选材、制作的时间,并且可以随时随地食用。
5、不受季节限制,品种丰富。
6、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产品,能够适合不同月龄宝贝的消化系统。
回到题目:是买成品辅食好,还是自制辅食好?其实没有答案,该怎么给宝宝选择辅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一般来说,成品辅食加工比较精细,更易吸收,而自制辅食食材更为新鲜。无论是买成品辅食,还是自制辅食,都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新鲜,二是营养丰富,三是干净卫生。
推荐经销商